落实“双减”政策,打造“求真”课堂——高段语文组第十三周教研活动
发布于 2021-11-29 22:50
“双减”政策下的“求真”课堂

段玉裁实验小学以“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为抓手,努力推进“求真”课堂的教学研讨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11月24日上午,高段语文组如期开展一周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研课由金飞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统编版五年级上册阅读教学《四季之美》。

《四季之美》是一篇短小但极其优美的散文,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本文作者感受细腻、选材视角独特,字里行间蕴含着独特的韵味。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写景文章的学习,强调:重在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那就要通过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来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课堂上,金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体会动态描写和景物的变化”展开教学,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通过了解作者,思辨选材视角的独特;通过研读感悟,感受文章表达的独特:通过情境感染,体会文章韵味的独特;通过读写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





课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就本节课进行了深刻的解析:
金老师以“连词猜诗”游戏导入,所选的四首古诗很有心,四首古诗与四季一一对应,都突出了其特点,既生动有趣又意境深远。因为四首古诗都是已学过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因而很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课堂学习欲望和表现欲。
进入课文教学时,金老师设定的目标明确,就是紧扣训练要素“体会动态没写和景物的变化”而展开。如:感受春天黎明之美时,指导学生抓住了颜色的变化(鱼肚白、红晕、红紫红紫”感受到了动态下的“色彩美”、又抓住了几个关键动词(泛,染,飘)感受到了动态下的变化美。在体悟夏天黄昏之美时,老师带领学生找到了诗人笔下三种状态下的夏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夜、漆黑的夜晚、蒙蒙细雨的雨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段落多处主要景物都是静物,漆黑的夜、细雨之夜是那样安逸平和,但在安逸平和的基础上出现了翩翩起舞的萤火虫,动静结合使我们又可以感受到一份独特之美。
优美的散文反复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本节课金老师花了不少力气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在其指导下,学生读书时注意到了语速的急缓、语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尽量采用舒缓的、略带轻快的语调,在读中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之美,更好地表现文章的情趣,传达文字本身的美感。

优化“双减”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真情、真境、真思、真行”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做好每一次教研活动,进步和成长必将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一样如期而至。
“
撰稿:朱 训
编辑:刘慧玲
审核:教导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