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重庆市民停车难?

发布于 2021-06-17 15:36

如何解决市民“停车难”问题

是对城市管理水平的一场大考





现在,停车究竟有多难?

小区中,一辆车侵占绿化带,另一辆车则斜着停在被电动车侵占后的车位上,半个车身挡了路。

为占车位,什么办法都用上了,连自家马桶都不放过……



对于山水之城重庆来说,这个问题也很恼火。

重庆中心城区特殊的山地城市地形地貌,江河纵横,山体分隔,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局限,都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

在重庆,平整开阔的停车场,难建。

更何况,重庆的汽车保有量也在急剧增长。

截至2021年2月,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212.6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1.12万辆,增长11.03%。

当下,重庆停车泊位分布不平衡导致供需矛盾,特别是老旧小区、医院、学校、大型商(市)场等停车刚性需求集中区域和上下班高峰、节假日等时段停车难现象尤为明显。

夜幕下的重庆转转楼,车辆密密麻麻排着队,尾灯留下弧线。张坤琨 摄影

……
这对城市管理来说
是场见真招的考验!

当下重庆城市管理正会同有关部门
 多举措加强停车位供给 
 共同推动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立足现有实际,科学规划布局公共停车设施、保障停车设施用地供应,大力推动公共停车场投资建设。
先后出台一系列加强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的政策措施,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实行差别化的停车供给政策,逐年落实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碚区引导天生街道一老旧商业区将地下修车厂改为地下停车场。重庆日报记者 龙丹梅 摄影
2015-2020年,纳入建设计划的公共停车场项目300个、停车泊位约9.8万个,持续增加公共停车设施供给。

  联合开展路内停车泊位规范设置

重点针对未建停车库或小区停车泊位不足的部分老旧小区、特定时段停车需求集中的商圈景区、上放学时段有刚性临时停车需求的学校等停车需求突出区域。

因地制宜、一路一策、一位一研,在充分研究论证基础上,综合地理环境、交通流量、周边泊位数量等因素,规范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含动态路内停车泊位)633处,泊位4.32万个。
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让停车空位一目了然。
“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备案登记及对外公示停车位从2016年的105.5万个持续增长到2020年的201.9万个,停车位净增96.4万个,平均年增幅16.6%,快于机动车保有量增速。

中心城区停车位静态缺口从2016年的34.7万个下降到2020年的7.2万个,停车位刚性缺口减少。
位于缙云山三花石的生态停车场。摄影 秦廷富 图源 重庆日报 

  加快停车管理智能化应用

指导各区县开展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点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推广物联网、人工智能、车路协同等新技术。

实现车位预订、泊位诱导、无感支付、反向寻车等智慧停车应用,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减少寻位绕行时间,促进动静态交通和谐运转。
在九龙坡区西郊路停车楼,只需把车停在楼下,爱车即可自己“上天”。

其实,缓解“停车难”问题,不仅需要城市管理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广大市民朋友们理解与支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毕竟,停车已经够难了,咱何必给自个添堵,您说是不是?

所以,平时停车请市民朋友们注意:

能进车库尽量停车库,莫停上人行道、街边绿地,莫占用消防、救援通道,莫长期占用临时停车泊位。规范停车,才能多停几辆,大家都不容易。

有人问,这年头停车太难,不想努力了怎么办?

亲亲,绣绣建议您尽量选择公交车出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省心省力又省钱,还嘿环保哟

转自:重庆城市管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