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还能出行吗?官方回答来了!

发布于 2021-09-19 19:25

9月16日下午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

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

本轮疫情

场所聚集性感染明显

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自9月10日以来,本轮疫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一半以上为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和工厂员工,场所聚集性感染明显。
要加快流调溯源和核酸检测,排查风险人群;严格隔离管控,防止交叉感染,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严格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疫情防控,落实测温验码、室内通风、环境消毒、安全距离、个人防护等各个环节防控规范;做好秋冬季多病同防,加快推进疫苗接种。

中秋国庆期间

全国80%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一级巡视员侯振刚介绍,中秋、国庆“双节”即将到来,游客出行量将增大。针对当前疫情形势,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做好外防输入工作。暂不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暂缓新批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职人员已在境内的除外)。

二是严格实施跨省旅游经营“熔断”机制。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的跨省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待该省域内中高风险地区清零后,再行恢复跨省旅游经营。

三是严格做好旅游各环节的疫情防控管理。要求旅行社对旅游产品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合理控制团队规模,做好游客的信息采集、健康查验、体温监测。要严格落实各地在交通、住宿、餐饮、游览、购物等方面的疫情防控要求。要做好游客在乘车、入住、参观、就餐等环节的疫情防控提醒。


文旅部提醒:

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旅游行程中,要自觉遵守查验健康码、测量体温、规范戴口罩等措施要求,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养成“一米线”的良好习惯。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时要及时停止游览,并到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假期个人防控

五点建议

结合全国防控形势,总结以往假期防控的经验和做法,国家卫健委对假期个人防控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出行前做好准备。假期期间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外出。如果要外出,要先了解目的地近期疫情发生的情况,以及当地防控政策,取消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出行计划,出行前准备好防护用品,口罩、手消等。

二是做好旅途中的防护。乘坐飞机或者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该注意错时错峰出行,按照相关防控要求保持人际距离,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三是做好公共场所的防护。尽量避免前往人员集中的密集场所,坚持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一米线的距离。提倡家庭聚餐聚会时不要超过10人,尽量减少聚餐人数,缩短聚餐时间。室内特别要注意通风,用餐时注意使用公筷公勺,入住宾馆时特别要注意通风换气。
四是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如果出行前发现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时应该取消出行计划并尽快就医,出行过程中出现了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要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
五是保持正常有规律的生活。要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坚持适度锻炼身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入境口岸、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等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提倡避免假期期间到外地旅游,也避免乘坐飞机、列车和长途公共汽车外出。同时严格限制正在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到外地旅游以及参加聚集性活动。

低风险地区人员持甘肃健康码绿码可在甘通行

中秋小长假来了,很多人也提前做好了出行旅游或返乡的计划。甘肃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当前国内仍有多地散发疫情,减少不必要出行,如无必须,也不要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一些低风险地区人员持甘肃健康码绿码即可在甘肃通行。

要避开人群聚集场所,不聚集、不扎堆,戴好口罩,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就诊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在外就餐时,选择通风、清洁的位置就座。若条件允许应选择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若两人以上共同就餐,应使用公勺公筷。

留存票据,做好行程记录。记录包括: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班次、时间和座位号,用餐饭店和住宿酒店名称、位置等信息。旅行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及消毒,戴口罩、勤洗手。

来源丨北京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中国网直播、甘肃省疾控中心、高台芸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