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材
广告素材
海报素材
展板素材
展架素材
宣传单页
画册素材
手抄报模板
邀请函模板
电商素材
电商主图
电商首页
详情页素材
活动页素材
Banner素材
移动端素材
元素素材
漂浮元素
装饰元素
边框元素
卡通元素
图标元素
艺术字元素
花边元素
背景素材
简约背景
古风背景
风景背景
H5背景
电商背景
VIP
登陆
注册
年轻人需要怎样的“恋爱课”?
发布于 2021-10-23 18:24
摘要
中青评论
让人“翻窗也要去听”的恋爱课,有怎样的魔力?
最近,武汉大学一门让学生“翻窗也要去听”的恋爱课火了。据报道,因为课程太火爆,同学们的上课姿势五花八门:有的自带板凳,有的挤在教室外爬窗,还有的干脆玩起了“叠罗汉”。热闹的上课画面,被网友戏称“同学们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挤不进去”。
武汉大学课程现场 图片来源:人民网
年轻人抢着去上恋爱课,除了新鲜、好玩,更折射出他们不容忽视的情感教育需求。中国青年报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在豆瓣、知乎等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上,也不乏各类引发热议的情感帖文,从“社恐如何开启恋爱”,到“如何拒绝一个男生每天给我发早安晚安”,再到“该不该让男/女朋友见家长”,不一而足。
爱情作为人类社会的永恒母题,值得被认真谈论和思考。可是现实中,繁重的学业占据了学生主要精力,与异性的相处之道成为许多人的“待修课”。《光明日报》的评论文章指出:“在一些校园里,婚恋教育长期以来处于缺失的地位。在学生时代,我们只被教如何做题,但很少有人教你怎么为人处世,怎么和另一半相处。”
不懂得爱的表达,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和情绪管理,正是导致无数情感坎坷甚至悲剧的重要原因。比如,有人因拙于表达情感而错失良缘;有人会陷入以爱为名的情感操控;有人习惯对抗性沟通而不自知,最终使误解步步加深,让婚姻一地鸡毛;还有人如澎湃新闻的一篇评论所言,用“老成”“玩世不恭”来掩饰自己在爱情中的彷徨、无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此,《钱江晚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总结道:大学时期是年轻人“练爱”的重要时间段,通过在高校开设“恋爱课”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恋爱观,了解如何与异性相处以及恋爱中所承受的责任,解决恋爱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避免大学生在恋爱中造成互相伤害,实乃教育的应有之义。
伍迪·艾伦的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爱情就像一条鲨鱼,它必须不断向前游,否则就会死掉。”的确,谈恋爱不是一劳永逸的,也没有“万能公式”可言。与PUA搭讪、女德班等不同,大学恋爱课的重点,并不是传授功利性的“脱单”技巧,而是引导学生正视爱情的本质,学会自主经营健康而积极的情感关系。
对此,极目快评认为:与其说上了课就能谈好恋爱,不如说,上上课对于谈好恋爱有所助益。“恋爱心理学”也好、“婚姻与爱情”课程也好,其实讲的都是与人相处的科学,对于亲密关系的正确认识,如何树立健康的爱情观等等。
梁永安教授的线上恋爱课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与此同时,恋爱课还可以继续深入下去,扎根经典,探讨现代性给爱情带来的挑战和变数,反思爱情实用主义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前段时间,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的线上恋爱课就收获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在他的引导下,人们得以从解构“门当户对”理念的视角,重新审视《呼啸山庄》《纯真年代》等故事的悲剧内核;也会通过剖析《恋恋风尘》《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作品,思考现代消费社会如何对女性心态和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在这些经典恋爱关系的映照下,年轻人的婚恋焦虑和情感困惑可以从更深层次得到抚慰和解答。
正如哲学课一样,也许大学恋爱课并不能给出标准答案,也不能保证完满的爱情,但却能抛出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反思能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恋爱问题都停留在私人话语范畴,年轻人的情感疑问都集中在碎片化的网络发帖中。大学恋爱课的普及,不仅可以提供系统、科学的情感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坦然的恋爱心态。
套用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书名,开始谈论爱情,也许才是学会去爱的第一步。
媒体札记,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带你品评一周时事热点,我们下周再见。
撰文/任冠青
编辑/杨鑫宇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
矢量黑色年轻人剪影
跃起的年轻人
佩戴口罩的年轻人
相关素材